以信用“小社区”建设推动基层治理“大发展”

发布时间:2023-09-28|来源: 哈密市... |浏览次数:2708|专栏: 疆内动态 字体: 分享到:

以信用“小社区”建设推动基层治理“大发展”

——哈密市“信易+”典型案例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中办发〔2022〕2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98号)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诚信美德,哈密市以提高个人诚信意识为基础,以推进城乡社区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开展信用示范社区试点建设,探索建立“信用+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营造“人人讲诚信、事事守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

       哈密市伊州区东河街道建国北路社区,下辖17个老旧小区,共有居民3047户、7685人。部分单位家属院已成为“无主体小区”,居民流动性较大,私搭乱建等现象经常发生,造成居民纠纷频发,给社区基层治理带来巨大压力。为强化基层治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2022年3月,哈密市将伊州区建国北路社区作为我市首个“信用+社区”试点单位,开展党建引领下的“信用+教育”“信用+物业管理”“信用+医疗服务”“信用+居民自治”“信用+文化宣传”等一系列“信用+”应用,将社区基层治理体系与居民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行为转化为信用积分(“蜜瓜分”),将信用积分激励措施应用到居民生产生活当中,激发居民自发参与社区信用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信用+社区+治理”社区管理新局面。

       1.建立社区信用治理机构。设立社区诚信办公室和居民公约监督办公室,建立起“三层”“五级”“一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上下一条线、横向构成面”的诚信社区建设综合监督体系。

       2.健全社区信用治理制度体系。完善了《居民公约》《东河路街道建国北路社区信用积分管理制度》《东河路街道建国北路社区积分管理认定流程》《东河路街道建国北路社区各信用行为认定(记录)台账(试行)》以及信用红利享受方案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目前,主动签订《居民公约协议书》的居民已经达到3000多户,涉及居民7500多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3.完善社区信用治理平台建设。依托哈密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出社区信用平台、信用哈密APP及微信小程序3种媒介,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不见面电子化“信用画像”,并将“信用画像”直观反映在居民信用积分上。

       4.高效运行社区信用治理机制。以小区为单位,充分发动社区分片包干干部、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党员等力量,组建起17个议事小组,开展信用体系政策宣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纠治不文明行为等工作。今年以来,共开展诚信社区“微宣传”400余场次,纠正不文明行为9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7件次,清理非法占道行为13起,居民矛盾纠纷,不文明行为发生率环比下降50%以上。

       5.拓展社区信用治理措施应用。以个人信用积分——“蜜瓜分”为依据,积极探索拓展个人信用奖惩应用:对信用等级A+(高于1100分)以上的居民,在购物、图书借阅、文化旅游等方面给予便利措施激励;对信用等级D(低于499分)的居民将进行反向联合惩戒,暂停其便利化服务供给,待其信用修复后方可恢复。目前已有7家超市、餐饮、图书馆、旅游景点、健身房等加入诚信奖惩服务供给队伍。

       6.强化社区信用治理宣传推广。社区先后开展7场以信用为主题的专题宣传活动,并将每月19日作为社区信用宣传日,先后发布居民诚信倡议书宣传页1200余份、社区居民信用手册6000余册,保证诚信建设知晓率达到居民全覆盖。

       通过一年半的“信用+社区”实践,社区不文明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基层治理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目前,通过信用积分修复,居民信用积分普遍达到A级水平,社区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学法尊法守法意识进一步提升,诚信践诺成为社会新风尚,传统美德、社会道德成为居民生活的追求,“知礼”“懂礼”“用礼”的传统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哈密市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积极探索更多“信用+社区”在促进基层治理方面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以试点深化豫哈两地诚信社区互动交流,为探索推进“信用+援疆”的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用足用好援疆资源,搭建“援疆省市+受援地”信用共建桥梁,以信用为契机推进两地营商环境共同优化。